
在时光长河的流淌中,崇德堂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它作为下屋最早建造的房屋,与曾在二十多年前被大火无情吞噬的端本堂,皆出自吴氏30世吴洪生(1715 - 1786)之手。这两座紧密相连的建筑,承载着吴氏家族的过往,却在岁月与灾祸的冲击下,仅余残垣诉说沧桑。

如今,端本堂只剩东面一堵残墙,在风雨中孤立,似在追忆曾经的辉煌;崇德堂也未能幸免,虽主体基本烧毁,却还倔强地保留着北面的小堂间,成为那段历史仅存的见证者。


十几年前,每当踏上回乡之路,崇德堂总是我心之所向。那时,院里常坐着三五成群的老人,他们或专注地做着家务,或精心雕琢着木雕活计,欢声笑语与匠作之声交织,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。

而如今再访,院里早已空无一人,曾经承载着家族温暖与烟火气的房屋和院落,在岁月侵蚀下愈发破旧,尽显落寞。

追溯历史,这片房屋的建造可远溯至明代。下屋始祖吴氏第23代吴时正与父亲吴守烨最早在此建房,奠定了家族在此扎根繁衍的基础。崇德堂和端本堂,便是后人在始祖建造房屋的基础上,历经维修改造,才形成了曾经的模样。它们不仅是简单的建筑,更是家族传承的物质依托,凝聚着历代族人的心血与智慧。

站在屋堂前,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。透过斑驳的墙壁、残破的梁柱,我仿佛穿越时空,凝望到了祖上留下的精神空间。

这里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、文化传承与情感纽带,即便建筑已残破,那份根植于血脉中的家族情怀与精神力量,依然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深厚,成为吴氏族人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。
(图文/吴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