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初春时节,暮色西沉,高迁古村被笼罩在柔和的夕照之中。小路塘如同一面平镜,静静倒映着金色的古建筑群,成为古村最具标志性的风景。塘边柳树抽枝发芽,嫩绿的新叶在微风中轻摆,为这幅静谧的古村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。

这片倒映在塘中的建筑名为来源堂,其命名源自南宋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: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当地人称这口塘为小路塘,因其形状似元宝,也被唤作“元宝塘”。来源堂由清代吴氏33世吴培积(1825 - 1875)所建,为二进院门堂格局。在往昔岁月里,院西商铺林立,药店、屠行、染布店等一应俱全,热闹非凡,尽显古村的繁华盛景。

然而时光流转,如今院内房屋尽显破旧之态。前几年虽将北院改造为染布展馆,试图重现昔日染布技艺的辉煌,却因经营不善,未能长久维系,使得染布坊逐渐名存实亡。


如今的来源堂内已无人常住,唯有曾经居住在新屋前41号的67岁吴小伟、60岁吴坚华,还会时常回到这里,追寻往昔的记忆。

北门口新屋前30号,71岁的吴银锁与妻子王氏一家,成为了这片区域仍有烟火气的存在。

曾经繁花似锦的古院,如今归于冷清寂静。

南院内的圆井,以及北院外的古井,静默地躺卧着,它们历经岁月沧桑,仿佛是时光的见证者,无声地诉说着来源堂里那些悠远的故事,承载着古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,在初春的暮色中,更显深沉与厚重。
(图文/吴为)